博仕书屋 > 玄幻小说 > 囚她 > 正文 第86章 第 86 章
    松江府。

    乌蓬小船。

    舟头站着位妇人,  灰青麻布衣裙,头巾包头,只是脸色黄暗,唇色淡乌,  不甚起眼,  只有一双眼睛还算出众,也被稍长鬓发挡得严严实实,  妇人带着一双弟妹,  弟弟约莫十三四岁,浓眉大眼,  长手长脚,  正守着个小炉熬汤,  一个小妹妹才七八岁,抱着一只小黄犬坐在船舱内,闻见锅里飘香,  探出个头来:“二哥哥,我饿了。”

    甜酿和小玉已乔装出行好一阵,甜酿脸上涂抹黄粉,  两腮点了些雀子,  唇色染黑,又用布巾缠裹胸脯和腰肢,将身段掩盖住,  套上粗衣布裙,做乡下妇人装扮,  小玉也依着甜酿的法子,  改了装束,  压低嗓音,  做男儿装扮。

    做这副打扮,一是便于出行,二也是躲避追查。

    在小庵村过完正月十五,甜酿见曲夫人迟迟不归明辉庄,索性带着小玉和小云,收拾了屋内一些东西,随身带走一部分,另些都当卖出去,处置妥当,再去郭家同曲夫人告别,她早已决定离开小庵村,往外走一走。

    她想日子过得更好些,不是靠一点小心思,没日没夜的绣活、旁人善心馈赠来度日,这太过岌岌可危,小庵村太小,邻里关系太固化,一个醉汉和满村的风言风语,就能把她困住闭门不出,束手束脚。

    明辉庄固然比如世外桃源,但她捱不住那样的日子,也不尽认同曲夫人的话。

    原本是想找个热闹的地方过日子,她记得小时候生活过的那一爿烟花之地,商贾频繁,三教九流聚集,真有不少妇人自食其力而活,藏身闹市,想必也不会太显眼,还有小玉和小云帮着,可以一起做点营生,比如小买卖、开店设铺诸类,日子也能热闹些。

    她身上攒了三十两银子,还有几件从施家带出的首饰,可以维持很长一段日子,至于具体去哪儿,做什么,听说太湖沿岸居民稠密,有几个市镇出产一种叫云绡的织物,织出的云绡薄如蝉翼,是这片地方独有的,每逢市集,都有四方商贾来收布匹,蜂攒蚁集,尤为热闹,借着太湖水利便利,江南钱塘、湖州、宜兴一带的商人都驾船过来购绡,那一片水陆都极为热闹。

    小云和小玉都是依船借水的湖民,对湖更亲近些,听罢也大有兴趣,水里有鱼虾螺莲,就算营生不顺,靠着姐妹两人的水性和一幅舢板,也能养活自己,几人商量下来,趁着天气和暖,起了游兴,一起乘船往太湖边去。

    下了船,真没料想小玉捧的那包袱不知何时被人划开了一道口子,主仆几人轮番伸手一摸,包袱里的细软,那几件施家带出来的首饰,还有放在一起的好些银子,都丢了。

    小玉哭丧着脸看着甜酿,甜酿也是在包袱内翻了又翻,沮丧至极,满心烦乱,长长吐了口气:“可能是上船的时候挤来挤去,不防被人窃了去也不怪你,是我大意”

    她闷闷不乐,尤自我安慰:“万幸还有几两碎银子在我身上,能捱些日子。”

    这算是出门不利,险要流落街头。

    主仆几人在水边揪着包袱站了半晌,还未迈步,又被人盯上了。

    来搭讪的是个水边摇着小船的妇人,四旬开外,眉目和善,一双眼笑眯眯瞅着人,看着就是个宽厚朴实的大婶儿。

    这妇人见这主仆三人手上拎着包袱,瞧着是初来乍到,在水边站了半晌,殷勤相问,听说要往城内去:“前头有不少路要走,娘子们要雇驴,还不如坐船,又不走路,又能沿途看风景,这水路通着城湖,哪里都能去,比驴车还方便些。”

    甜酿见她面目和善,也怕路上人多冲撞,再生出些枝节来,又听妇人开价极低,给了十个铜板,比雇驴还划算些,一时未多想,带着小玉和小云上了船,

    <center>-->>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/center>坐船往内河去。

    舟子不大,船舱挂着暖帘,内里还有炉火,算是暖和。那妇人一边摇橹,一边打量三人,热情问几人年岁姓名,乡籍家址甚等等,小玉垮着脸,埋头不言语,甜酿还惦记着银子被偷的事,心头发闷,不咸不淡应了两声,那妇人见她敷衍,目光在她身上又扫了扫,道:“船舱有茶炉,都是洁净茶水,娘子喝茶。”

    甜酿见这舟子不紧不慢划着,沿路都是些行人寥寥的乡道,水道上也鲜见行舟,茶也不喝,秀眉微皱,先问妇人:“内城还没到么?”

    “快了,快了。”摇船妇人笑问:“娘子不似当地人,带着包袱,是投靠亲眷家还是找地落脚?”

    “打算先挑间邸店住下。”

    那妇人笑眯眯哦了一声:“我认得好些家老实本分、干净又良心的邸店,宿钱也不贵,一夜只得几十文钱,比外头那些霸道欺客的新店子要好的多,小娘子若有意,倒可以领去看看。”

    甜酿这会儿以为她是那些偏僻邸店的托头,手中的银子也要省着花,不以为意,点点头:“有劳。”

    小舟在河岔拐了个弯,摇过几橹,眼前突然就是一片临水吊楼,沿岸渐能见行人车马,水边有人洗衣吊水,茶客在窗口闲谈说话,拐过两条热闹河道,这妇人又驾着船进入一条清净窄河,半个人影都不见,沿岸屋舍有些陈旧,窗都紧闭着。

    这摇船的妇人紧赶着摇了两下橹,小舟破水往前行去。

    外头的热闹,都传不到这里来。

    前头一幢灰扑扑的屋子,窗子半推,两个男人在窗缝里朝着水面望了眼,又倏然不见。

    甜酿心里猛然咯噔一声。

    有那种三四人一伙的拐子,专诱拐年轻女子卖到烟花之地,或是卖到人家做妾,出面的都是瞧着良善亲和的妇女,巧言巧语将女子骗到某处,将人捆塞住,毒打一番,转手出去换银子。

    甜酿小时候常能听到这些。

    “到了,到了就在前头”那妇人回首,“这是几十年的老店,城里人都识得的好铺子。”

    这邸店连招牌都未挂,竹竿挑着一幅残破的锦幡。

    再左右细看,处处是破绽。

    “婶子,婶子先不急投店,我还有些事要办”  甜酿柔声唤住妇人,“我们几人饥肠辘辘,刚见前头食楼有饭菜,有些馋了,先吃点东西填肚子。”她从袖里掏出一点碎银子,出手很是大方,塞到那船娘手里,“我们人生地不熟,就在船上等着,劳烦婶子帮忙,去弄点酒水来”

    前头水边石阶上,探出个身材魁梧男人,形容惫怠,眼神凶煞,手里牵着泊船的缆绳牵头,摇船的妇人见人,哎了一声:“小二哥,客来了。”那男人应了声,一步就跨到舟上来,甜酿心头也急,面上笑盈盈的,扶住船沿:“我是孤身带着两个小丫头来此地定居,随身只带了几身衣物来,先头还有一批细软箱笼,已经寄送到了此处,也要劳烦婶子带我们去取,再回来投客店。”

    那妇人听说还有细软,和男人说了两句话,甜酿听不懂乡音,见男人一双眼梭子样,朝自己打了个揖,说话瓮声瓮气,船娘扭转舟头,笑道:“这是邸店里的小二哥,人极好,娘子有箱笼要取,带着他一道更好,有事差遣他上岸去办就是了。”

    甜酿见那男人身材极魁梧,立在舟头铁塔一般,不敢轻举妄动,只得点头。

    舟子拐离了河道,又穿梭出来,甜酿跟船娘说了一顿吃食,那男人掂掂银子上岸去买吃,那船娘还在船上守着几人,甜酿又掏出了块碎银,笑道:“天冷,婶子上岸帮着打壶热酒来暖暖身子。”

    碎银分量不轻,临水的一间店铺就是酒肆,妇人探身去跟店家说话。

    趁着这空当,甜

    <center>-->>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/center>酿拍了拍小玉的肩膀,极快说了句话,深深吁了一口气。

    酒菜买回来,就停在一棵柳树下,请妇人和男子一道进舱,囫囵吃着,甜酿和那妇人,七七八八聊了些,道是自己身世孤苦,这般那般,一通肺腑心肠,那船娘见她落泪,也是软言相劝,一时极亲热。

    吃完东西,两人都问要去何处取箱笼。

    甜酿笑道:“具体铺名我也记不住,倒有一封书信写了地方,就放在包袱里。”

    她让小玉捧来包袱,  主仆两人里里外外翻那封不存在的信,猛然间包袱上划开的刀口,甜酿神色震惊,狠狠拍了下小玉:“你这个惫怠婢子,信呢?”

    小玉迷茫:“婢子婢子不知道”

    甜酿蹭地站起来,叉着腰,就在船上厉声训斥起小玉来,姐妹两人不敢说话,听得甜酿大声呵斥,大哭起来,惹得岸上行人侧目。

    “莫吵。”那男人站起来,迫近几人,闷声说话,“不如先住进店里,再慢慢找。”

    “定是定是不小心丢在下船的地方,在客船上我还见着”小玉红着脸,语气焦急,“娘子别骂了,回去找找”

    甜酿一拍大腿:“是了,下船时还看了眼,在水边坐了会,定然落在那处。”赶着船娘撑船回去。

    妇人和男人对视一眼:“那我两人跟小娘子走一趟。”

    甜酿支支吾吾:“这怕是不太方便,船舱狭窄男女又有别这位小二哥我还是换个舟子再回去取罢”

    两人嘀咕两声,男人跃下了船,妇人笑道:“那就回头去看看,再载娘子回来。”

    小舟又沿着水道划回去。

    甜酿满头冷汗,坐在船舱内和妇人一路说笑,两手在长椅下摸索,摸到一捆散乱的绳索。

    这回舟子行的极快,水路也和起初不同,转过两条河道就到城外,甜酿心中一沉,见四下无人,和小玉一人拎酒壶,一人执杯,要给妇人斟一杯热酒暖暖身子。

    主仆两人默契,两人脚下一绊,齐齐把那不设防的妇人半绊半撞进了水里,那妇人哎呦一声,在冷水里扑了两下,甜酿几人忙不迭将人拉上来,连声致歉,扶进了船舱里。

    那妇人又气又冷,脸色铁青,眼下又不好发作,甜酿从包袱内取出干爽衣物,主仆几人,一面给她脱衣,一面擦拭头发,一面递巾子,眼前七手八脚,都贴得紧紧的。

    这衣物还未穿齐整,哪知一条绳索就抛在了身上,妇人察觉,用力挣扎起来,蛮力把甜酿和小云左右顶开,嘶声大喊:“你们做甚么?”

    甜酿被她磕在舱板上,痛到飚泪,还用力掰着她的一只手,去堵她的嘴,小云抱着妇人的腰,张开了嘴,朝妇人用力,那妇人痛喊一声,几人跌撞成一团,都痛得眼冒金星,船板咚咚作响,小舟摇摇晃晃,幸而小玉会打绳结,那头一扯,就把泥鳅似的妇人双臂困得严严实实,主仆几人扑腾,齐力把妇人压趴在地上。

    这日子尚冷,三人都冒出了全身热汗,摁着妇人,抓鬏挠脸,连绑带捆,费好大力气制伏下来。

    甜酿长这么大,没有做过这档子事,下巴都被那妇人磕青了一块,满口都是腥甜之气,唇角刺痛,才知道自己嘴边被撞破一块油皮。

    那妇人起头嘴硬,不肯招供,甜酿从她湿衣内,翻出个钱袋,里头还有一小点碎银,两三个小药瓶,几枚首饰。

    甜酿只把那药粉搅在一起,往妇人嘴里倒,又扬言让小玉把船驾到县衙去。

    那药都是些江湖狼虎之药,用下来不知怎的狼狈。

    妇人这才慌了,招供出来,真的是拐子,在这水路旁,招揽些外来的妇孺,借着行船载客,带到那偏僻处,或下药迷昏,或送到黑店,和人搭伙赚些银子。

    <center>-->>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/center>

    “好娘子,你把我放了,我不再招惹你,还给你些银子。”那妇人嘴里顶着东西,支吾,“你若在这里常住,要知道有些人不能惹”

    甜酿呲笑一声:“我倒是可以把你放了,只是不知道你要绑了我去做什么?”

    这妇人如实招来,原来是要拐女子卖去做妾,城内有不少商客,在此寓居一年半载,要娶个妾室,等日后离去,再把这一房妾转卖掉。这妇人一伙卖一个女子能赚五十两银,而且最喜二十左右的年轻妇人,弄到手上,百般拷打威胁,若那女子卖出去后,跟宿主诉苦被退回,惩罚更甚,如此三五回,逼得女子不敢言语。

    眼下正是有家外来的布商,来寻个私妾过日子,要年轻貌美些的伺候枕席,这婆子见甜酿容貌姣好,又是外来人,故打起了主意。

    甜酿吁了一口气,她身上的那几两银子,适才买酒买吃食,都花销得差不多了,她也算是身无分文了。

    仔细问清了那买家的寓所情况,甜酿让小玉和小云将婆子衣裳剥尽,严严实实堵住嘴,把船舱内的绳索都用尽,将人从头捆到尾,把舟子藏在一处极隐蔽的芦苇荡里,自己拿着婆子的那钱袋,只身上了岸。

    甜酿在地上蹭了半身灰土,雇了驴车,径直走到人家里去敲门,那行商家里开门一瞧,见是个貌□□,说是听那妇人的话,上门来做妾。

    那富商见她说得头头是道,把那妇人的事情一一都说了,又说那间客栈,见面的那魁梧男子,都能对得上,说是这两人有急事把她送至门口,明日再来讨要那五十两银子,心中不再存疑,吩咐下仆把她收进家里来。

    又见她浑身脏臭,听说是数日未得梳洗,要先养两日才能收房,就先安置在厢房里,让婢女伺候洗浴,这年轻女子低眉顺眼,说话又是恭敬,细声细气,就寝时还来给富商端茶送水。

    那茶水里放着半瓶的蒙汗药,足让人睡上一天一夜,甜酿在屋里坐了半夜,将整个厢房的细软都翻了个遍,又溜到那富商屋里翻箱倒柜,最后走时,她身上穿了七八身衣裳,把屋里金银细软、钱袋银子都藏在裙内,扮做一个老婆子,买通了屋里的婢女,大摇大摆走了出去。

    小玉和小云藏在芦苇荡里,真是担惊受怕了一夜,又怕人寻来,又怕甜酿不见,好不容易盼到甜酿回来,一颗心才放下来,各自欣喜不已。

    那妇人被绑了一夜,身上只套件蔽体的单衣,早冻得唇色发紫,有出气无进气,甜酿冷眼看人,又浇了一桶冷水在她身上,那妇人被冻得脸色青白,悠悠转醒,两眼一翻,几要昏厥过去。

    “你们这种人,就是死有余辜,我该把你扔到水里喂鱼虾去。”

    她嘴上倒硬,其实也不敢久留,怕昨日那伙人找上门来,用炭笔在白布上写了妇人供词,缠在妇人身上,和小玉两人将妇人扔到行路上,驾着船,往外逃去。

    远离了太湖,惊魂初定,几人这才松下一口气来。

    “我们要逃远一些,若是他们报起官来,那就麻烦了。”

    那富商一觉醒来,见家里失了窃,怒气冲冲找上了那伙拐子的麻烦,那伙拐子丢了同伙,正在到处寻人,又见人上门来闹事,又听闻妇人被路人拖进了县衙,一时张皇,逃之夭夭。

    富商也只得自认倒霉,为了贪图便宜,略买人口,闹到官府去,还要被治罪。

    那婆子被甜酿折腾得够惨,在牢里捱过几日,饥寒交迫,又被折辱,没几日便病亡了。

    等到施少连来寻,这一桩糊涂案,如何也没想到能跟甜酿搭上关系。

    主仆三人这一走,便走到了临界的松江府。

    被骗过,上过当,自然知道在哪处需要防范。

    那些头从妇人身上搜

    <center>-->>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/center>刮来的,加上从富商家里偷出来的金银细软,甜酿都当卖出去换了银子,眼神亮晶晶看着姐妹两人,微笑道:“很多钱。”

    足足有一百多两。

    松江府盛产棉布,在此地里,都是来贩布的商人,银子带在身上总归是死物,只能越耗越少,甜酿尽数买了松江棉布,雇了一只淌板船的中舱,出了南直隶省。

    南直隶之外,离得近又好生活的地方,那就是钱塘了。

    钱塘是可比肩金陵的地方,她几番想去金陵都无缘,那就去钱塘度日吧。

    松江府到钱塘每日都有客船往来,到了钱塘,甜酿把松江棉布在布市里平价出售,很快就脱手出去,转手就拿了近两百两的银票。

    她未曾想过,她人生中赚到的第一笔大钱,来自于一场坑蒙拐骗。

    但那滋味,其实也不错,肆意的,比自己兢兢业业劳作多了一分报复性的快感。

    银子到手,甜酿没有半分不好意思,环顾四周,笑眯眯将东西塞到衣内,两眼弯成月牙,露出一口糯米牙,搂着小玉和小云:“希望这是我们好日子的开始。”

    天已经很暖和了,暮春三月,莺飞草长,杂花生树,日光暖洋洋的晒着,将身上的霉气都驱散了。

    她的笑容里松了一口气。

    钱塘井屋鳞次,烟火数十万家,西湖边游人如织,画舫往来,一年四季都是美景。

    这儿也是寸土寸金,屋舍稠密,商贾辐辏,人来人往,赁的房子在闹市中,屋子临街,楼下就是熙熙攘攘的街道,一应售卖应有尽有。

    甜酿租住的是骑楼的二层小楼,一楼是个茶水铺,有一对憨厚的中年夫妻守着铺子过活,晚上就住在店里,甜酿住在二楼,只有两间房,一间大的明间做三人的卧房,另外一间小暗间做平日喝茶的耳房,后头住的是这屋子的屋主,一个年近半百的朱婆婆,靠收租钱为生,生了一儿一女,女儿早年出嫁,偶然回家瞧瞧老母亲,儿子去银铺当学匠,偶尔才回来一次,朱婆婆觉得孤单,养个了小侄儿在膝下,才十岁的小子,也不上学堂,每日在街上厮混,接些跑腿的活计,赚几个铜板的零花钱。

    旁侧的屋子鳞次比节,窗都紧挨着,一侧是个带着儿子的寡妇,另一侧是独守空闺的商人妇,左右也尽是些各色妇人,闲暇时候,家家推窗闲聊,说些邻里八卦,衣裳首饰,菜价银两,楼下行人自顾自走着,上头妇人们眉飞色舞,磕着瓜子说话,若是瓜子壳扑落在人脑袋帽檐上,笑眯眯陪个不是就算,或是两人吵起来,路人还要来劝架:“莫吵了,你挡着我担子行路。”

    “别骂了,大婶儿你口水都撒我们身上了。”

    这就是市井的快乐。

    这街上住着的,讨生活的,三教九流皆有,小商小贩,乐师女伎,三姑六婆,甜酿一个年轻妇人混在其中,也不觉得怪异,邻里相处得其乐融融,就是有些闹了,每日半夜,楼下的茶铺食肆还开张着,招揽着来吃夜宵的行人,天不亮,就有刺刺拉拉的声响,是生意人起早摆摊,而且左邻右舍,吵架的说话的,孩子们的嬉戏,常隔着木墙传来。

    声音多一些,甜酿反而睡的更好一些,小庵村那种寂静的日子,反而更让人夜不能寐。

    吃吃喝喝也都是方便,楼上没有厨房,也不需设厨房,楼下都是食肆,看在邻里的情分上,十文钱的一顿羹菜就足够三人吃上一顿,楼下早食店一文钱一碗的馄饨,甜酿一个人还吃不完,若想要吃顿好的,给朱婆婆的小侄儿一文钱,就能跑腿去酒楼,带回一个食盒来。

    小玉的厨艺到此地毫无用武之地。

    春花尽放,到处都是赏花人,夜里凉风习习,不知从何处传来箫笛相合的曲声,倚着窗子细听,能听上一整夜。

    <center>-->>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/center>

    夏日等到西湖的十里荷花都开着,湖中都是赏花的小舟,夜里也有游人借着夜色清朗,携着酒盏,披着月色畅游西湖。

    在钱塘,小玉恢复了女儿身,这儿都是娇娃靓女,天气热,甜酿也不往脸上糊厚厚的黄粉,有时稍微掩饰着些,尽量让自己不太引人注目。

    闲暇的时候,主仆三人就做些精细绣活,放在楼下的绒线铺里寄卖,春日里,小玉去水里捞鱼捕蟹,摸菱角荸荠,也常去西湖边,带着满筐田螺去香会上售卖,或是划着小船去采菱挖藕,带着游人泛湖。

    甜酿会念书写字,有时帮邻里写个书信,也能教小女孩们念几个字,大家回报她,带着她去大户人家里帮夫人们梳头,去热闹场面作伴人捧场,她那两百两银子在手上,施家又是开生药铺的,她常买些香料草药之类,做成安神的香囊药枕之类,带到富人家里去兜售,后来也卖些精巧漂亮的首饰小玩意,一日日攒下来,竟也是越攒越多。

    最忙的是小云,有时跟着姐姐,有时跟着九娘,成日不知道做什么去好,家里大小三人都忙忙碌碌的,各自赚的钱都各自攒着,日子大体过得还算惬意。

    身心愉悦、斗志满满的时候,大家都觉得日子过得极快,闻到满城的桂子花香,甜酿才恍然回过神来,如今已至八月秋。

    掐指一算,离开小庵村,已经大半载,离开江都,已经一年有余了。

    以前住在吴江时,但凡有人议论起江都,她都会避过,连曲氏兄妹两人都不曾交心,现在,若突然听人说起江都,心里倒是想听人多说几句。

    希望能听见她想知道的那些

    哨子桥的施家,如今如何了呢?

    他们是否已经慢慢忘记了她?

    那日在行路时,见茶棚里坐了个身量修长,银灰衣裳的年轻秀才,二十出头的年龄,慢慢地啜吸着茶水,一双洁白修长的手轻轻敲着桌面。

    她知道那不是他,只是一个路人,但他也有一双好看丹凤眼,眼尾微垂。

    她屏住呼吸,从那人身旁悄悄走过,希望自己这刻宛若透明。

    一年多了,他没有再找她了吧,是否已经搬去了金陵,不知如今是个什么样的境地。

    她偶尔会想起这些,但却不想知道。

    走的时候,她就不想再回头。

    她就快忘记那些了。

    让一切都成为过去,什么都没有,一如从未发生过。

    扯平了。